集团简报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上海画报》10月刊封面人物 | 何增强专访: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意之路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3日 15:00 | 所属类别: 集团新闻

何增强简介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

上海汇橙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海中成智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增强,1958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1976年至1998年先后在海军通讯总站政治处、海军航空兵第六师政治部、海军航空兵上海企业管理局服役。自小爱好绘画与设计,在部队从事多年文化艺术和企业管理工作,先后任海军航空兵上海企业管理局副局长、金港机场建设局副局长。

1999年告别20多年军旅文化艺术工作,转业后成立广告和设计经营公司。2003年担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2004年担任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至今,是国内最早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连续八年举办中国最早的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和论坛;他也是中国最早从事文创园区的开发者和运作者之一,2006年起从1933老场坊开始,先后完成了花园坊、幸福坊、汇设计、中成智谷等近十个园区的开发;2011年,先后在多地启动“设计推进计划”项目,推动上海设计力量“走出去”;并先后参与《上海创意产业探索与实践》、《都市创意》、《上海“十二五”创意产业规划报告》、《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等书籍和规划报告的编写工作。

 

专访何增强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意之路

采访/康华 图片/上海汇橙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八角形的伞形柱,花格子窗户,悬挂在空中的廊桥……一幢特别的建筑,光影迷离,动线繁复,空间奇幻。一个昔日宰牲的所在,华丽转身成为创意园区,气质高冷,十足文艺范,十足高大上。说的便是沪上知名地标——1933老场坊。在上海滩,如果说不知道有1933老场坊这么个地方,那简直是有点让人汗颜了。当年,1933老场坊乍起蓬头,彼时还是纸媒的好时候,都市时尚报刊敢于为它开辟大篇幅,笃定地等着印刷机一开,马上有大批读者弹眼落睛。

1933老场坊已经存在了10年,是如今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中成智谷董事长何增强先生初次试水的创意园区作品。初秋的一个晚上,在昌平路一家僻静的咖啡馆,见到了何增强先生。何先生中等身材,声音柔和,脸上挂着一抹睿智的笑容。刚一坐定,未及喝上一口咖啡,他就爽快地示意可以开始访问。

 

Q&A

Q=上海画报

A=何增强

 

Q:血腥屠宰场与时尚创意园,听上去是相互矛盾的两个名词。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屠宰场作为创意基地?

A:这个选择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先说必然。2005年,原市经委对已建的首批18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地授牌。在工业转型的背景下,加上又有西方的创意思潮涌入国内,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对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利用。再说偶然,这座建筑前身是屠宰场,是我开发的第一个创意园区,是跟锦江集团、上汽集团联合打造的。我们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这个地方并没有后来看到的那么壮观,就是很普通的厂房,建筑破烂不堪,有很多违章建筑。人们还会嫌弃它几十年前屠宰的血腥味道。启示来自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虹口区文化保护单位这两块牌匾,促使我们对这里的建筑空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之后的梳理。

Q:著名的伞形柱、花格窗都是原来的样子吗?

A:当初,伞形柱、花格窗都看不到,被砖砌掉了。破烂不堪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我们花了600万元才拆除历时76年累积的违章建筑以及为了满足当时的生产工艺流程搭建的临时构筑物。

这座建筑是屠宰的生产工艺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原来的屠宰场后来改成生物制药、制药机械厂,不同时期的生产工艺使原本很有装饰性的空间面目全非。我们用一个发现者的眼光,把不属于这里的多年加载的装饰全部拆除,这也是一个拆回去的作品,我们要还它一个纯真的模样。改造过程中遵循的是12个字原则:原真性、可识别、可逆性、安全性。

Q:2006年前后冒出来一批创意园区,比如同乐坊、红坊、湖丝栈等。1933老场坊也没有脱离小资、文艺的路线,它最大的优势在何处?是不是更具有商业性?因为很多大的品牌都在这里举办过活动。

A:红坊是以艺术为主的创意园区,同乐坊侧重文艺演出,湖丝栈以设计知名,半木就在里面。1933的初衷是还原其独特和个性的建筑,因为建筑本身的价值和魅力得以进行完整地还原和重置。

Q:可以问一下1933的收益如何吗?

A:收益不错,股东早已开始分红了。但是比起经济效益,它的社会效益更大。

Q:您还是有理想主义情怀的。

A:是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工业史告诉了我们,后工业时代的路该怎么走。我2005年去了德国鲁尔区,2006年就用上了。法国的蓬皮杜、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美术馆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印象最深的是鲁尔区,离市中心很远,但当年的大品牌就是在那里做秀和发布。

Q:这一定给了您很大的启示,1933老场坊也举办过多场大牌的活动。

A:探索别人走过的路,为了看看是否有借鉴之处。1933老场坊第一场活动是法拉利,当年的“法拉利之夜”非常成功,可以说1933也是自此一炮而红,后来法拉利连续5年在那里举办活动。第二场活动是保时捷60周年,之后有奔驰、宝马。时尚品牌如卡地亚、香奈尔也都在那里举行过活动。成龙等国际明星的代言发布会也选择了1933老场坊。一时间,1933成了“时尚宠儿”的代名词。

Q:您本人经常逛创意园区吗,喜欢哪一个?

A:我比较喜欢田子坊、红坊,我不喜欢围墙。中成智谷也是“去围墙化”的创意基地。

Q:和10年前的创意园区相比,中成智谷的特点是什么?

A:10年不是弹指一挥间。1933老场坊之后,又改造了花园坊和幸福坊(又称“幸福码头”)。幸福码头的所在地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前身是新兴机械厂,后来是幸福摩托车厂。幸福码头是以设计为主的文创园区。澳大利亚最大的 HASSELL设计公司就在里面,还有香港规划院。

Q:您还打造了一个花园坊?

A:10年中,并不能照搬1933进行复制,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所满足不同市场的特点。花园坊是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园区内的企业基本都与节能环保产业有关,并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Q:1933老场坊、幸福坊和花园坊哪个经济效益最好?

A:差不多。1933最好,其次是幸福坊,再次是花园坊。除了这“三坊”,2010年与德必集团合作开发了老洋行1913这个比较小规模的文创园区,以咨询、广告、设计等为主题。它的前身最早是英商“和记洋行”,里面所有钢结构还在用,德国进口的钢梁一个个都打上印记的。

Q:眼下,这些工业遗址改造的大方向就是创意园区,日后有没有其他新的可能性?

A:今天的人已经不是10年前拼命解决有限居住空间那几个平方米的状态了,后10年讲究生活方式,创意产业应该围绕人的生活而创意,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更应侧重“社交场所”等生活方式的体验。

Q:中成智谷是不是在向贴近民众生活的方向靠拢?

A:我自信地认为,中成智谷已经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了。一是空间上的有机化,最大可能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元素,即使新做的也实现了新与旧的共融而不是排斥。二是内容的有机化,它不再是加工、污染、资源消耗,而是一个高附加值的智力创造地。中成智谷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园区,建筑面积21万平米。里面有保留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淞沪铁路,有种植100多种绿植的儿童火车菜园,有花3000万打造的100个摄影场景的M壹影视基地,被誉为“婚纱摄影的横店”。我希望它成为会呼吸、会生长的园区,“像个在森林里的office”。

Q:对我而言,儿童体验(乐童汇)这一块很有吸引力。

A:是的,乐同汇是我们着力打造的一个板块。中成智谷可呼吸、生态型的环境完全可以称之为儿童的天然牧场。我们即将斥资2000万把360蹦床引进“乐童汇”。同时我们与同济大学四叶草堂教育机构合作开发了儿童火车菜园,这里已经成为儿童自然教育基地。每周末都会在火车菜园与儿童集装箱做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教育活动。

Q:火车的元素用得很多,您是不是有绿皮火车情结?

A:我个人倒没有特别的火车情结。火车元素的运用是基于园区内保留了一段1000米长的凇沪铁路中成专用线。而有历史感的怀旧火车,既承载着上一代人绿皮火车的记忆,还能让现在和未来的小孩体验怀旧火车的形式感。我们一共花了400万购买了几列绿皮火车和一列西部牛仔火车,西部牛仔火车作为观光旅游和儿童体验,绿皮火车将会改造为火车餐厅,还有一节火车车厢作为一个装置艺术,停在中成智谷园区轨道交通淞发路站入口上。

Q:创意园区大多取地市中心,中成智谷为什么选择远离市中心的地方?

A:它远离市中心是事实,为了规避远离市中心的薄弱环节,中成打通了与地铁的联系,开辟出370米的中成步道,一边是树林,一边是行进的火车。中成智谷体量大,在定位时把远离市中心的不利因素转变成了有利因素,旨在打造一个综合体。现在很多企业也会选择从业人员生活成本比较低、园区品质比较高、商业和精神场所配套比较全的地方来办公和生活。

Q: 中成智谷与您之前的园区有何不同?您希望它成为怎样的园区?

A:中成智谷园区希望创造一种在快速城市更新时代中的精神与文化场所的补缺,一种在快速更新变革时代的漫生活体验,以及一种在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背后精神的依托和慰藉。在空间层面上是处理拆与留、新与旧的关系,在精神层面上则是思考在现阶段我们需要在空间中放置什么内容。与之前主要考虑空间利用的数个创意园区不同,新一代的园区在精神层面有着更多地考量,作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型业态,它需要为城市以及其中的人们提供一个关联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尺度和精神产品,因而以对审美要素和精神要素的要求也远远超过之前的园区。

Q:10年了,您是一直都怀有做创意产业的理想吗?

A:我在部队待了20多年,一直从事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做过文化干事、政治处主任等。转业后从事自己喜欢的广告设计和经营,对文创事业很有感情,也很喜欢。

 

咖啡馆要打烊了,而我们的访谈应该说还没有真正结束。正如何增强先生的事业,到了中成智谷这里,也并没有划上句号。

除了文创园区的开发,身为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的何增强先生,十余年来在文创产业领域进行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实践,他是上海文创产业最早的发起者之一,也是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奉行实践出真知的真理,以不断的创新实践来探索和开创前人未走过的路。

2009年,在他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上海于2010年成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自2011年起,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开始致力于上海设计力量走出去。先后分别在江苏昆山、安徽铜陵、浙江长兴等地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当地政府的专项资金,并游说政府改变传统资金拨付的方式(只管拨付,不问结果),通过第三方专业平台的监督与运作,引进上海乃至全世界的优秀创意设计力量推进当地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昆山,已经先后完成三批设计推进计划,服务了20多家当地代工企业开发自主产品;在铜陵,首批推进计划服务的5家当地传统铜企业,得到政府、企业、市场的一致认可;在长兴,通过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以百叶龙旅游文创产品为切入口,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质。

除了这些软性服务平台的建设,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也分别在当地打造了配合这些平台的硬件载体。如昆山的“汇设计”、铜陵的“青铜帝国--铜铃水街”、长兴的“和睦唐公园”等。

何增强先生表示,上海周边城市往往很羡慕上海文创园区的蓬勃发展,希望可以在当地拷贝和复制,但他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上海文创园区的发展是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土壤。二三线城市如果要打造文创园区,先要解决内容,文创设计企业要入驻当地园区,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和服务对象,因此,我们的推进计划就是为他们提供订单和服务项目,而当地的园区载体就是创意设计企业提供服务的驿站。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园区才是有源之水,否则徒有其表,而难以存活。

 

【中成智谷】

中成智谷,以历经半个世纪风云的中成仓库冠名,取意智谷,泉出通川为谷,智谷,祈盼汇聚众智,万象丰收。

 

中成智谷,由商务与商业两大板块组成,构建“一谷三汇”的产业格局,即以技术创新、文化创意、智力创业为导向的智慧谷,以乐居汇、乐喜汇、乐童汇为核心的主题商业项目,致力于发展成为产业资源的汇聚富集之地、品质生活的引领示范之所。

 

得交通者得天下,中成智谷,联袂纯熟立体交通网,近在咫尺的逸仙路高架长江路出口贯通市中心(每日  20 万快速交通车流),纵横南北的轨道交通 3 号线紧邻园区入口(每日 60  万人次轨道交通客流),两大空港、虹桥枢纽、自贸区直抵无阻,接驳世界商务动脉。缩短的是时间成本,倍增的是商务品质,凸显的是商业价值!

 

距逸仙路高架长江路出口 200 米

距市中心车程 30 分钟

距地铁 3 号线淞发路站步行 3 分钟

距虹桥枢纽车程 35 分钟

距浦东机场车程 45 分钟

距上海自贸区车程 20 分钟

距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 20 分钟

 

项目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路258号(近军工路)

占地面积:103811平米(合156亩)

建筑体量:现存建筑共有28栋建筑单体

建筑面积:21万平米

总投资额:15亿元

 

联系人:

汪先生:13816835179

朱小姐:18616116946

高先生:18321219858

鹿先生:15921184563

本文来源:本站
上一篇:中成智谷丨UPBOX携手中成智谷打造青少年足球训练营
下一篇:中成智谷开园日精彩回顾 | 历历中成,点点滴滴